景观生态学,通常认为,景观由斑块、廊道和基质三类单元组成,它们的空间分布与配置即为景观格局。在旅游景观中,斑块是由景点及其周围环境形成的以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为主的地域,是旅游者游览和旅游消费的场所;廊道为林带、交通线路及其两侧带状的树木、草地、河流等;基质一般指斑块所在背景生态系统,例如森林公园、自然风景名胜区等。
从不同的空间尺度观察旅游景观格局的空间单元会有不同的结果。例如,廊道分为区外、区内和斑块三个尺度。其中,区外廊道主要指旅游地与客源地、客源地与四周邻区的各种交通路线与通道;区内廊道主要指旅游地内部各景观类型之间的通道体系,如村间道路、景片间的游道、绿化带等;斑块内廊道是指旅游地各斑块内的联络线,如景点的游览路线、动物迁栖通道、防火道等。斑块分为点状与面状两类,其中点状斑块包括展现历史文化特征或现代文明特征的标志性建筑或建筑群,面状斑块主要指政治文化中心区、大型商业街区、大型交通场站、集会游行广场、市区级公园、旅游景点等。
景观生态区划是以景观固有的空间异质性为基础,根据景观的功能,对景观进行的分区或分类,它是进 一步研究景观格局和功能的前提。由于对旅游景观的理解不同,抑或是研究目的不同,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旅游景观生态区划体系,现有的旅游景观分类方法可归纳为过程、形态、功能和综合四种类型。
空间现象和空间结构的量化是地理学和生态学研究的基础, 旅游流的空间特性因而成为地理学等学科研究的重点。广义上的旅游流不仅指旅游者流量,还包括信息流、物流等。但在多数情况下,旅游流仅指代旅游者的空间流动。空间结构是自然社会过程的运作及输出所隐含和组织的空间模式。旅游空间结构则是反映旅游流的空间组织形式。根据侧重点的不同,目前的旅游空间结构可分为:中心一腹地结构、枢纽一网络结构、混合结构。